喝普洱茶的人,必知老班章。
昔歸,被茶客冠以“臨滄班章”的美譽,而后名聲大噪。如今,昔歸在臨滄產區的名聲堪比茶王,茶品本身,若還以老班章作比,那可真是“誤會太深”。
昔歸茶,能顛覆你對普洱古樹茶的多重認知!
- 01 -
低海拔也能產出好茶
昔歸這個名字,總讓人想到“陌上花開,可緩緩歸矣”的唯美意境。在昔歸老寨旁駐足,能聆聽瀾滄江的奔騰不息,遠看滿山嵯峨黛綠,自然景觀十分迷人。


都說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,而昔歸卻是一線名山里唯一一個高緯度,低海拔產出知名好茶的特例,昔歸古茶園在海拔900-1000米的半山上,是云南成規模的古茶園中海拔最低的。
昔歸古茶樹混生于年平均氣溫21℃,年降水量1200毫米的森林中,緊鄰瀾滄江,空氣濕度高,且土壤為瀾滄江沿岸典型的赤紅壤,含有茶樹生長所需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,加上當地居民對茶樹的養護。因此,即使處于低海拔的茶園,昔歸也能產出優質好茶。
- 02 -
像楊柳一樣的茶樹枝
曾經的昔歸,芒果比茶貴,以至于養護得很好得昔歸古樹數量稀少,它的形態與常見冠幅狀的茶樹大不一樣。
昔歸古樹茶的樹枝呈藤條狀,最長的藤可以達到三四米,一棵茶樹上幾十根上百根藤相互纏繞。茶樹的整體形態和楊柳類似,但少了幾分楊柳隨風飄揚的婀娜多姿。

當地居民使用“頂留葉、側修枝、隱清除”的“藤條茶采養方式”養護茶樹,保留每根枝條尖端發出的兩個新芽,喝芽頭下面的兩片嫩葉,其他側枝的所有芽葉都會手工采凈。
這種采養方式,讓茶樹充分發揮了頂端優勢,使茶樹汲取的養分集中輸送到藤條頂端的鮮葉,保證了鮮葉的品質。
- 03 -
梗長葉短,黑條無毫才是正宗昔歸
昔歸屬于典型的邦東大葉種,制成的茶品屬于“好喝難瞧”的典范。
昔歸干茶呈柳葉形,條索偏墨綠色或者黑色,即使是春茶也少有茶毫。還有茶農們為了養茶樹,防止藤條生出多余的枝杈,鮮葉采摘連根,多有馬蹄,梗長,還會有紅梗出現。
如果把老班章干茶和昔歸干茶放在一起對比,那老班章就是生活滋潤地主,昔歸茶就是周扒皮家的長工,一個壯碩油潤,一個瘦長干癟。

昔歸茶本身產量就很少,為了保持茶餅整體美觀性,茶農在制茶時會把黑條和黃片進行一定剔揀,留下相對美觀的茶條,但也造成昔歸茶產量更為稀缺。
- 上一篇: 探索中國最后的原始部落——臨滄翁丁寨
- 下一篇: 臨滄15萬人靠種堅果實現脫貧